生活中的傳統皮藝創作成果展 ─ 暹韃屋皮革坊
創作可以走出傳統的框架也可以融入傳統的元素,外觀只是表象,其實質的內涵是相通的。
此次金工創作師生聯展,主要是為了讓初入金屬工藝的創作者,有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展出創作者的內心思路及個人的特色,展出重點不在於炫耀金工技法而在呈現每位創作者真實的自己。
梭織的織紋千變萬化,隨著密度和線材的差異性而展現不同的風貌,這也是手織布迷人之處。本次培訓課程著重在混合織紋的技法,有別於傳統單一且固定的提綜方式,藉由精密的計算、準確的布線,將二種不同的織紋混合練化,呈現另一種全新的樣貌。
石工藝創作經歷已二十年的邱榮忠石藝家,以臺灣岩石作為主要創作素材,熟稔各種岩石性質,工法細膩精巧,秉持一貫的創作理念:以最少干涉原石外型的工法,來最大化其獨特的紋理與質感。最大的創作特色為對不同素材的詮釋,每一件作品在質樸中都蘊含獨一無二的美感。
找尋初心,最初的你/妳的樣子。在一趟自我轉化、成熟、蛻變的過程中,你的內在原形,在這場展覽中被喚醒了。插畫能使文字意念變得更明確清晰,透過圖像,反射出各式各樣你的故事,鏡子裡你的真實模樣、90度角裡的虛幻景象或事物,是海市蜃樓,還是最初你的樣子?
藺藝種傳承裡,希望能將工藝生活化,運用在人們生活中每一個角落,工藝並不像字眼裡的那份陌生,藺草的運用,是呂錦霞老師不斷想推廣與傳承。
以「遇.藝」為名,係指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不同的寓意。而我們所看到的每一項傳統藝術所造就的作品便是源自我們生活中每一件不同的故事。讓造訪展覽的人,可以與創作者在作品所搭建的世界中相遇,一覽傳統藝術的奧妙。
匠心獨具藍染,生活同享藝術,在反覆地交錯暈染後,終呈現出我們所見的那一抹靛青,展覽邀請了兩位藍染工藝師一同共襄盛舉「天染工坊馬毓秀工藝師 」、「宋芳綺藍染工筆畫工藝師 」,從文資大道一直到1916工坊都有許多藍染的作品,快來跟我們一起悠遊在藍色的海洋吧!
以「藝縷閤.拾光綻放」為名,係指傳統文化從不被光陰的飛逝而吞沒,創作者一點一滴拾起這份美不勝收的文化,更在巧手之下創造出精湛且細膩的作品,藉由人與人的傳承、分享、開始綻放。
文創實驗工坊的意義是希望讓文化資產轉化成新芽,展覽名稱「蔓生芳」帶有苞蕾綻放、嬌美自信之意,顯示讓無形文化資產實際被活化應用後展露芬芳的期盼。
文化實驗室引用五行的概念,將工藝創作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讓不同屬性的匠師及工坊業者相互研討、交流,拓展創作可能性。